往事不可追【闭关修炼】

第五十一集《一叶知秋》的一篇小整理,望丰富自己,望对大家稍有帮助~


 


 


 如果哪里说的不对还请大家指出来,谢谢阅读^-^   


 


 


 


1.     “百家学说,亦有分野,如同鬼谷绝学,分纵与横。”


 


 


 


       “儒分为腐儒和王儒,侠也有凶侠与义侠。”         


 


 


 


     这两句话是在盖聂提出自己的疑惑(应该是为自己,也为嬴政问)后,韩非所答的。


 


 


 


     之前总是看到一些人在说,既然韩非子的著作中提到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那还安排他和卫庄张良相识做什么,一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直接把今后鬼谷横剑传人与儒家学者都给否定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是?原因如下。


 


       先来看韩非的身份。


 


       他师从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历史上,他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的最高职位) ,融百家之学,曾出使秦国,也曾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议兵。


 


      他是儒家学者(历史上人有不少学者怀疑他的身份,此处暂且不论),但十分主张“天人”的学说,也就是有些偏向道家的学说。


 


      他认为天人互不相干,主张“敬其在己者”,而不是“慕其在天者”,通俗一点说就是——


 


     荀子认为,人为的努力比上天的眷顾更重要。


 


     我认为这一点在剧中表现得很好,序章开头就是他与韩非的天人之问,足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再来看本集中,韩非提到的“腐儒与王儒”,“凶侠与义侠“———     


 


 


 


     2.  “腐儒一味求圣人治天下,轻视律法的疏导。”


 


      “如果必须一年四季每日都是晴天,才可以五谷丰登。以此治天下,忽略了人性善恶,未免不切实际。”


 


 


 


      所谓“腐儒”一词,出自《荀子·非相》,就是指光会读书,爱纸上谈兵,夸大道德的重要性,可真正遇到事情却不知所措的一类人;


 


 


 


      而“王儒”,即”大儒”,便是指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不拘泥于所谓的“道德准则”的条条框框,真正心怀天下的人。


 


 


 


      加一些典故在此处:


 


     《荀子·儒效》:“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荀子·儒效》:“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


 


       所谓“凶侠”,剧中也有解释——


 


      3. “侠为仗剑者,凶侠以剑谋私欲。”此时背景出现了一把宝剑插在金币堆里的画面,可见韩非是指那些仗着自己有一身本领去欺负无辜弱小的伪侠者。


 


       例词:凶强侠气。意指粗暴强悍,以力欺人。侠在这里指“要挟”。侠气,以力欺人,为人霸道)。——《世说新语·自新》 


 


       所以,凶侠是欺人之人,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配被成为“侠”。


 


      而说到“义侠”时,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人持剑保护身后之人的画面。


 


      义侠即行义除暴之侠士,这一类的侠者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弱小的人,相信秦时里的大叔已经很好的为大家呈现出了何为“义侠”,不多说了。


 




 


      这之后,韩非又说——


 


 


 


      4.“孟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乃是儒之侠者。”


 


 


 


      这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的(阻止),我也勇往直前。


 


      足见韩非对“王儒”与“义侠”的赞同,我自己认为他的引用也很好的从侧面体现了他无畏无惧,对不知结果的未来选择勇往直前的一种精神。


 


      因此,句中的儒与侠并不是指卫庄张良等人,而是指腐儒与凶侠,希望大家不要再总是揪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不放啦。


 




 


      在韩非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盖聂继续问道:“看来九公子对剑也颇有研究?”


 


 


 


      韩非答在他们两人面前论剑未免贻笑方家。


 


 


 


      5. 贻笑方家


 


      这个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只简单解释一下“方家”:本义是道术修养深厚精湛的人,后多指饱学之士或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


 


 


 


      典故出处: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紧接着,韩非说,庄子有一篇《说剑》倒是颇得他心。


 


 


 


      6.庄子的《说剑》


 


       原名《庄子·杂篇·说剑》。注意:我查到网上说有人认为这一篇是伪书,不可从之,在此不多做讨论,只论这一篇文章的内容。


 


       全文极长,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赵文王非常喜好剑术,于是其下门客多达三千余人,经常互相打斗,死伤无数,因文王为此花费不少金钱,很快国力衰退,太子悝请来庄子劝文王。


 


       文王见到庄子后问他剑术怎么样,庄子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名句啊!还有庄子真是一点都不谦虚的)


 


       后来文王让庄子和几个人比剑,庄子说他有三种剑,容文王听完他解释后选一种来用。


 


 


 


       赵王当然同意了,庄子接下来说的话就是韩非在正剧中引用提炼的话。


 


     【庶人剑】


 


       原文: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通俗点来说,庄子认为百姓的剑就是逞勇,相互厮杀,无非是你砍我的脖颈,我剖你的肝肺,于国事没有什么益处,所以大王你应该很鄙夷这种做法才对!


 


 


 


    韩非的提炼:“行凶斗狠,招摇过市,为庶人之剑。”


 


 


 


  【诸侯剑】


 


       原文: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谭,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以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译文: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


 


     韩非的提炼:“以勇武为锋,以清廉为锷,以贤良为脊,以忠圣为铗,为诸侯之剑。”    


 


 


 


     即拿智勇做剑尖,拿清廉做剑刃,拿贤良做剑脊,拿忠诚做剑柄,是诸侯的剑。


 


     顺便说一下,铗的意思是剑柄:


 


 


 


     典故出处:


 


 


 


     在此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涉江》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


 


 


 


 【天子剑】


 


       原文: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谭,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译文:“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拿晋国和卫国做剑脊,拿周王畿和宋国做剑环,拿韩国和魏国做剑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用渤海来缠绕,用恒山来做系带;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这种剑,向前直刺一无阻挡,高高举起无物在上,按剑向下所向披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重点来了!


 


 


 


     韩非所说的是:“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


 


 


 


     即用七国做剑尖,山海做剑刃。 


 


 


 


     “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即靠五行来统驭,遵循阴阳的变化而进退,遵循春秋的时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来而运行。


 


 


 


说一下小故事的结尾:庄子成功劝说了赵文王变好,然后那些门客都自尽了......心疼他们。


 




 


7. “乱世重典,法可以惩恶,也可以扬善。”


 


 


 


这个之前基本上解释过了,典故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吕刑》:


 


 


 


      “盛世施仁政,圣道怀柔致远,德也;


 


 


 


       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


 


 


 


       德正本,法治标,德法皆仁,标本兼治,天下太平也。”


 


 


 


乱世之中,需要用严苛的法律约束庶民。


 


 


 


法律的作用因时代而异,用好它,才能显现出其益处来。


 


 


 




 


 


 


8. “剑是百兵之君子。”


 


 


 


剑被称为“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古时文人学者都讲究配剑,一方面舞剑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用于防身。


 




 


 


 


9. “我曾经听人说过,身处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狭小的天空。我很好奇,在这样破败的庭院中,如何写出谋划天下的文章。”


 


 


 


大家都知道的“井底之蛙”: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典故出处: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译文: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在这里嬴政是在质疑韩非如何能够在如此破败的庭院里写出华美的文章的,我只想说...这个庭院种满翠竹,还有假山,还有一个小池子,阳光照下来那么美,哪里破败了……


 


补充:但是这两天听了一些小伙伴的意见,认为嬴政说这句话有隐喻的可能性更大。那么,他就是在质疑韩非出身弱小的韩国,所见所知必然有限,如何卓尔不群写出精彩的文章的?


嬴政的疑虑很正常。


而韩非证明了:一个人后天的成就与他的出身无关、家世无关,如果你想要努力汲取知识,想要追寻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那就不要半途言弃。


别人可以认为你是井底之蛙,但你要知晓自己的鸿鹄之志。




 


10. 一叶知秋


 


 


 


“有些人没有见过汪洋,以为江河最为壮美,而有些人通过一片落叶,却能看到整个秋天。”


 


 


 


前半句是在回应嬴政的质疑,可以算是半同意他对于有些人是“井底之蛙”的看法。


 


 


 


后半句话则旨在与本集标题相扣,韩非是在隐晦、婉转的表示自己并非是井底之蛙,而是用一片叶子就能知晓秋天将要到来的那类人。


 


 


 


一叶知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典故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11. 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他说:“行万里路,才能见天地之辽阔,我曾经流浪。”


 


我想他的流浪更多是心上的流浪,正如他所说:“为了寻找一个答案。”


 


 


 


嬴政问他: “什么样的答案?”


 


 


 


韩非答: “我遇到了一位老师。我问他,天地间真的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命运吗?”


 


 


 


序章的问题在这里终于有了答案。


 


 


 


荀子笃信人力能够做到很多事情,他说:“有。”


 


 


 


但是我想——没有人知道那种力量究竟为何,荀子说有,也未必是完完全全悟出,但是他的思想确确实实影响到了韩非,韩非因此相信那种力量。


 


 


 


而嬴政自然会好奇,问他这种力量是什么,韩非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问:“所以这就是你在这里等我的原因吗?”


 


 


 


嬴政觉得他避重就轻,韩非则用嬴政才问过他的问题反问回去,嬴政说他只是四处走走,散散心。


 


 


 




 


 


 


这里我想说一下,之前觉得嬴政来韩国是有点儿不合理的,毕竟这样一来算是直接把秦国扔下了,但忽略小bug不谈,单看“散散心”这几个字,其实大概能推测出他现下所处的境遇——


 


 


 


虽然年少继位,身为帝王,但大权掌握在自己“仲父”的手里,如同半个傀儡一样,再加上赵姬和吕不韦各种不好的传闻(第二集有体现出来),他现在所处的阶段应该是隐忍不发,静候时机的,所以我认为他此时离之后睥睨天下的帝王还有很远的距离,也会感到迷茫,也会感到无措,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紧接着韩非说:“心,如果在深井中,眼中的天空就会变小。”此句话可以指嬴政处在王宫之中,其实很难看到外面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然后他们探讨起死亡,鬼谷的两位也在听着,能看出来四人都陷入深思。


 


 


 


他对嬴政说:“你会死。”


 


 


 


嬴政显然被吓了一跳,然后他补充说关键是死的时候与原因。


 




 


他又说:我曾经穿过岁月长河,看到过自己的死亡。”


 


 


 


“死亡并不可怕,尤其对一个死过一次的人来说。每个人都会死,不是吗?”


 


 


 


隐隐有种——他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关键是死得其所,是否坚持本心到底的感觉。


 




 


而那“天地间,那种超越凡人,在冥冥中掌控命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他说——


 


 


 


“高山变成深谷 


 


 


 


 沧海化为桑田 


 


 


 


 夏冬的荣枯 


 


 


 


 国家的兴衰


 


 


 


 人的生死真的是神秘莫测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 


 


 


 


 百年可证生老病死


 


 


 


 千年可叹王朝更替 


 


 


 


 万年 可见斗转星移


 


 


 


 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 


 


 


 


 去窥探百万年的天地


 


 


 


 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


 


 


 


 


 


 


 


是啊,人力太过渺小,不能窥见未来,也不能改变未来。


 


 


 


时间,从亘古至今,掌握着人类的命运。


 


 


 


它是所有人与事的见证者。


 


 


 


它比我们宽宏,比我们渊博。


 


 


 


它比我们包容,比我们擅长遗忘。


 




 


“这,就是答案?”


 


如果不相信这个答案,那就用心去感受吧。


 


 


 


“这种力量就在身边,充盈了整个天地。”


 


 


 


“当静下心来聆听时,它就像是一首歌。”


 


 


 


“你,听见了吗?”


 


 


 




 


 


 


12. 杂谈


 


 


 


盖聂和韩非见面了,然后韩非花式调侃卫庄真的把我逗乐了。有这样一个朋友真的很好啊。


 


 


 


嬴政与韩非两个人的相遇如此简单是我所没有想到的,私以为很好,因为在地位相对平等的境遇下说出的话会少许多矫揉造作,仅仅是,单纯的询问,与单纯的回答自己的看法。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万年可见斗转星移”这一段的bgm真的令我泪目啊。


 




 


想起来画风中的词了。


 


 


 


“红叶拾起被谁抖去香山残雪。”


 


 


 


“落叶倦,诗一样画风浓烈。”


 


 


 


“恰逢诗意少年。”


 


 


 




 


 


 


【完】


 


 


 




 


 


 


——————————————————

写这篇小整理用了八个多小时,为的是丰富自己,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很好。


 


 


 


如果大家发现哪里出现了错误请务必指出,对剧情的看法完全是个人拙见,如有过度解读或者解读不当的地方还请谅解。


 




 


一点题外话,每次剧情比较平淡时很多人嫌不够热血;每次剧情泛粉红气息的时候有些人又觉得九歌光顾的谈恋爱了忘记本心了云云;那么,当真正的好剧情来临时,大家是否能静下心来认真品鉴呢?


 


 


 


希望大家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忿忿,不要错过这么棒的剧情。

 


 




 


 


 



评论(51)

热度(2048)

  1. 共124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